带你认识我国原生鹦鹉

带你认识我国原生鹦鹉

同样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华盛顿国际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二物种。

花头鹦鹉 Psittacula roseata

花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roseata)为鹦鹉科鹦鹉属的鸟类。

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主要生活于低山及平原地带以及特别是耕地周围的林木。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保护级别:国二 附录二。

灰头鹦鹉 Psittacula finschii

灰头鹦鹉(学名:Psittacula himalayana)为鹦鹉科鹦鹉属的鸟类。

分布于巴基斯坦、不丹、印度、缅甸、至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山谷雨林、山坡疏林的阔叶林上、山林边缘地带多野果的树上以及耕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

此种有两个亚种:

灰头鹦鹉西南亚种(学名:Psittacula himalayana finschii)。

分布于自印度经缅甸至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

灰头鹦鹉指名亚种(学名:Psittacula himalayana himalayana)

虽然我国只有西南亚种分布,但仍然将两种都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红领绿鹦鹉 Psittacula krameri

红领绿鹦鹉(学名:Psittacula krameri)又称玫瑰环鹦鹉、环颈鹦鹉、月轮,红嘴,蓝尾,体长38-42厘米,体重一百克左右。

分布于非洲、印度、中国东南部、东南亚一带。

食物包括种子、水果、浆果、花朵、花蜜等,繁殖期为每年2-4月,每次产卵4-6枚,孵化期22日左右,寿命为30年。

此种无亚种。

保护级别: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华盛顿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

短尾鹦鹉 Loriculus vernalis

短尾鹦鹉(学名Loriculus vernali)是一种小型鹦鹉,短尾鹦鹉属的模式种。

中国的云南(西盟山)、印度、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唯一一种分布在中国的短尾鹦鹉属成员。

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国际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二物种。

短尾鹦鹉为小型鹦鹉,通常身长只有14厘米,偏爱番石榴的果实。

广袤的非洲大陆只有鹦鹉科的一个属Psittacus。

Psittacus属包含两个物种:灰鹦鹉( Psittacus erithacus)和提姆那灰鹦鹉( Psittacus timneh)。

提姆那灰鹦鹉(Psittacus timneh)曾经为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的一个亚种Psittacus erithacus timneh,现在已经升为一个独立的物种。

Psittacus erithacus灰鹦鹉

灰鹦鹉

别称刚果灰鹦鹉,非洲灰鹦鹉或刚果非洲灰鹦鹉( Psittacuserithacus,以前的 Psittacus erithacus erithacus)

本种有着浅灰色羽毛,樱桃红色的尾巴和全黑的喙。

这个物种的未成熟的雏鸟尾部有一个较暗的尖直,到它们的第一次换羽,这发生在18个月大的时候。

这些鸟最初也有灰色的虹膜,当鸟儿一岁时变成淡黄色。刚果灰鹦鹉还有两种在岛屿上发现的两个地域种Príncipe和Bioko。

灰鹦鹉分布于分布于象牙海岸(科特迪瓦)东南部,肯尼亚西部,坦桑尼亚西北部,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DRC)和安哥拉北部。

在养鸟业中,它通常被称为“CAG”。

刚果灰鹦鹉体长33-41厘米,体重400-490克,寿命约50年到80年。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记载的一只最长寿的灰鹦鹉活了93年,但是它被人类囚禁了72年。

灰鹦鹉属于大型鹦鹉,尾巴短,头部圆,面部长毛,喜攀爬,不善飞翔。

身体为深浅不一的灰色,脸部眼睛周围有一片狭长的白色裸皮;头部和颈部的灰色羽毛带有浅灰色滚边,腹部的灰色羽毛则带有深色滚边;主要飞行羽灰黑色;尾羽鲜红色;鸟喙黑色,虹膜黄色。

幼鸟尾羽尖端带有黑色,虹膜为浅灰色,随着年纪渐长会变为黄色。尼日利亚地区的非洲灰鹦鹉体色一般较深。

灰鹦鹉的雏鸟。

雌雄分辨方法:从外观雄性的头形较阔大,眼角两侧略尖成杏形,雌性相反头形较窄小,眼圈较圆。

非洲灰鹦鹉通常栖息在低海拔地区及雨林。群居性,喜爱在近河流与湖泊边的树上或棕榈树上栖息,通常数只一起活动。

该物种说话能力强,天资聪颖,智商高,以擅长模仿人语闻名。

觅食的时候通常一小群一起行动,喜食各类种子、坚果、水果、浆果等,有时也会吃花和树皮,以及昆虫和蜗牛,甚至会到农作物田园中觅食,造成农业损失,尤其是玉米田。

非洲灰鹦鹉可以在长途跋涉中搜索果树,尤其在旱季会季节性迁移,栖息时聚集大群,非常嘈杂,在休息和在飞行中都会发出嘎嘎的鸣叫、口哨声和尖叫声,除了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也发现这种鹦鹉在野外可以模仿其他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声音。

非洲灰鹦鹉也非常聪明,在一些任务中它被证明有着4到6岁孩子的认知水平。

新的实验表明,非洲灰鹦鹉可以学习数字序列,并可以将人类的声音与人类的面孔联系起来。最值得注意的是,艾琳·佩珀伯格博士与名为亚历克斯的非洲灰鹦鹉合作表明了它能够学习超过100个词,还能区分对象,颜色,材质和形状。

最着名的是一只名叫亚历克斯的灰鹦鹉,科学地证明了它们具有将简单的人类词语与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并且智能地应用形状,颜色,数字,零感觉的抽象概念。

根据佩珀伯格和其他鸟类学家的观点,他们在海豚,黑猩猩甚至超过人类幼儿的水平能执行更多认知任务。除了标记物品外,亚历克斯还可以表达他的需求,暗示灰鹦鹉知道特征和感受之间的区别。一般来说,灰鹦鹉能够相对快速地学习,尽管它们仅限于简单和非抽象的思维媒介。

它们已经被证明能够进行认知推理,但是,像猿一样,智力上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在涉及隐藏在杯子下面的食物的一个实验中,显示灰色可以识别食物的位置,通常如果首先显示其原始位置。

宠物灰鹦鹉通常能会在出生第一年内学会说话,但许多幼儿直到12-18个月才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

两个亚种相对比提姆那灰鹦鹉( Psittacus timneh)更容易说话,通常在接触人类最短时间说话的都是提姆那灰鹦鹉。

非洲灰鹦鹉为一夫一妻制,繁殖期开始于3岁左右,繁殖季节因地而异,东非约在1至2月及6至7月的干燥季节。

筑巢在离地面10-30米高的树洞内,通常一窝产2-3枚卵,偶尔4枚。孵化期28至30天,幼鸟刚孵出时只有14-16克重,5厘米长,约75-80天后羽毛长成,离巢期大约80天。

目前非洲灰鹦鹉全球数量约为6300只+1300万只,为什么是6300只+1300万只呢?因为前面的6300只是整个非洲原产地的数量。

而后面的1300万是人工繁殖的数量。

因为灰鹦鹉群居,有记录最大的种群有一万只,由于宠物市场的大量需求利益的驱使,很多人在原产地灭绝式的捕捉野生灰鹦鹉,一网下去就是几千几百只,由于运输不当和应激反应,能活着流入宠物市场的灰鹦鹉不足0.01,鸟贩的饲养不当,又会造成一部分死亡,所以在野外捕捉的灰鹦鹉到玩家手里的可能不足0.01%......

灰鹦鹉在200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由:“最不受关注”的物种提升到“近危”,你就知道它野生数量下降有多快了。

2017年整个Psittacus属包含刚果灰鹦鹉和提姆那灰鹦鹉由华盛顿国际动植物贸易公约附录二提升至附录一,在我国附录一物种的等同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同属两种比较: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身上羽毛逞银灰色,尾羽鲜红色,喙部为黑色;提姆那灰鹦鹉(Psittacus timneh)曾为非洲灰鹦鹉的亚种,现已为独立的物种,其外表跟非洲灰鹦鹉近乎相同,但体形却明显较小,身上的银色羽毛则较深色,尾羽逞红褐色,喙部为粉肉色,性格较活泼,相比没那么害羞,模仿人语能力跟非洲灰鹦鹉不相伯仲甚至超过刚果灰鹦鹉。

提姆那灰鹦鹉就像烧焦了的刚果灰鹦鹉,体型也更小

提姆那灰鹦鹉的头部特写

提姆那灰鹦鹉的体型略小于刚果,但智力和说话能力仍然具有可比性。

它们的总长度约为22-28厘米,被认为是中等大小的鹦鹉。

提姆那灰鹦鹉有一个较深的炭灰色的尾巴,以及一个浅蓝色的下颚。

提姆那鹦鹉主要分布于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和马里南部到达 Bandama河以东的西非热带雨林。

在科特迪瓦,它通常被称为“TAG”。作为宠物,Timnehs通常开始学习比刚果早发言,因为他们稍早成熟。

-End-

作者:心月狐;文章来自:新赐爬界;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动物知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探索